你在这里

孔院里的中国事儿

       来玻利维亚之前,我是一名西班牙语老师。作为一个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者和教育者,一直以来都在把别国语言和文化介绍给我们的中国学生。讲授西班牙语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想能否有朝一日,把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中国故事讲给外国人听,为中西方文化交流贡献力量,毫无疑问,那将是无限光荣和自豪的。许多年过去了,这样一颗种子终于有机会生根发芽,在2019这一年开始孕育萌发。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考试,终于实现了成为公派汉语教师的梦想。8月末,背起行囊,告别家人,跨越亚、非、美三大洲,历时近70个小时来到这个遥远的国度,开启了为期两年的汉语教师之旅。

       我就职的孔院在科恰班巴市,位于玻利维亚中部,是该国第三大城市。到达的第一天就发现,这里的似乎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商场超市的物品也没有那么的丰富,思乡之情一下子就涌上心头,一丝酸酸的感觉过后,摆正了心态,开始全身心投入到了孔院的工作中。

让人垂涎欲滴的月饼

       来到孔院工作之前,知道自己的工作不仅限于上汉语课,还有参与或组织各种孔院活动。之前想着,活动嘛,估计也最多也就一个月一次这样的频率,不足为奇。事实证明,我真的想错了,孔院举办活动的频率几乎可以平均到每周都有,有时候一周还会接连有两到三个。每天的工作感受就是,除了备课上课,就是在准备活动或者翻译活动新闻稿件。一个活动结束了,马上会有下一个。即便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孔院的院长和老师们也都认认真真的准备,所以每次活动也都是非常受人欢迎的。这些异彩纷呈的孔院活动有留学分享会,中秋节晚会,孔子学院日,孔院宣传会以及和当地中小学联合举办的义卖等活动。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数和孔院全体老师在中秋节一起制作月饼了。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中秋节文化,并能够品尝到中国传统美事,孔院的老师们利用有限的食材,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做了几百块冰皮月饼,并在第二天的中秋晚会上免费提供给学员及家属品尝。看着他们一手捧中国茶,一手拿月饼,体会着中国滋味,并且赞不绝口的样子,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油然而生。让当地人从不同的感官了解并喜爱中国的文化,也是我们工作的使命之一。 

让人叹为观止的今日中国

       孔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当然还是汉语课,我所教授的学生都是零基础的汉语学习者,从上课第一天就发现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极大。实际教学中,为了保持并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语言教学之外适当的补充了和中国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在很多传统的汉语教学中,老师们会介绍很多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民族服装或者特色美食等。而我的课堂除了这些内容,更多的是展现给学生们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每次下课前留出一小段时间以视频、PPT等方法展示给学生。内容包括了中国现在非常普及的移动支付、中国出行以及代表中国网上购物的双十一狂欢节等等。中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可以不带钱包,而只带一部手机就可以出门的国家,因为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深入到几乎每一个能够产生消费的角落,这一点甚至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都还未能实现,在玻利维亚这样一个物资等相对匮乏的国家更是令人难以想象。中国出行主题中,我给学生展示了真正的中国速度(高铁最快时速能够达到350公里)和真正的便利出行(共享单车和网约车),所有的这些对于玻国当地民众而言也都是曾经偶尔在电视或者报纸上听说的新科技,是遥不可及的。再说网上购物“双十一”,在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组数据指出本年度双十一当天网联、银联共处理网络支付业务17.79亿笔,金额14820.70亿元,这意味着全国14亿人口,平均每人在这一天网上下单1000元。这是一组令人叹为观止的数据。当我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数1.48万亿后面有多少个零的时候,学生们的表情由不敢相信逐渐到瞠目结舌。飞速发展的中国已经远远不是许多年前外国人所想的贫穷落后的中国。而中国吸引世界的兴趣点也不能再仅限于中国功夫和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了。

       课堂上每次展示给学生们现代的中国的样子,学生们感叹中国之强大的同时,也总是非常好奇的提出各式各样的有关中国的问题,他们会问网上购物能够有安全保证吗?共享单车如果被占为己有怎么办?手机支付会不会不清楚自己花了多少钱?等等。这些都是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可能或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产生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就行。对于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分析并讲解目前的现状,学生豁然开朗,许多人都表示,有朝一日一定要去中国看看,体验一下现代化的中国。

       身处玻利维亚国公派汉语教师这样一个岗位,我为能有机会讲中国故事感到光荣,与此同时内心油然而生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这都是源于我们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随着中国的大国外交不断拓展,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不断学习和了解汉语和中国文化。在这样一个大好的时代下,我深深知道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在今后的各项教学、交流活动工作中,我要投入更丰富、深沉的感情,要以似火的热情和激情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节课。

  作者:牛耘,现任圣西蒙大学孔子学院公派教师